《民間故事中不俗的靈魂》——淺評穆紫荊長篇小說《醉太平》

作者:穆紫荊    更新時間:2022-08-15 10:36:47

文/老木(捷克)

深秋時節,正是天高地廣,云淡風輕,粟米入倉,萬牲納糧的日子。農人一年的辛勞后,日子的節奏開始慢了下來。時光進入到了成熟收獲的周期。

恰在此時我收到了穆紫荊發來的《醉太平》初稿。說是一來給她提提意見,二來給躺在病床上的我“解解悶兒”……

我是因為打疫苗觸發了膝關節陳舊性傷病,引起嚴重無菌性炎癥,日夜疼痛難忍而不得已做了關節置換手術住院的。過了十天需要止痛藥幫助度過的劇痛期,除了康復中心安排的每天兩次機械訓練和兩次人工按摩外,也的確無所事事。入院時帶來的幾本哲學書倒是喜歡看,但是常會被突然感覺到的疼痛打斷閱讀的思路,讓人感覺幾分遺憾。

得到這本《醉太平》小說后,竟很快被故事吸引住,在48小時內就通讀了一遍后,又余興未盡地選了些章節重讀。感覺穆紫荊的這部小說比起以前寫的小說來,不但保留了她一貫的積極處世心態和語言輕松活潑的特征,在篇幅結構、敘述層次、人物塑造,和把握多層敘事線并將其交錯推進,使之相互呼應和渲染的復雜寫作能力上,功夫日臻成熟,有了躍升性的進步。

比如:在第一本長篇小說《活在納粹之后》(又名《戰后》)中她用的是雙線交叉,在這本《醉太平》中她用了至少五條線和兩層空間進行相互交叉。她以女主角桑葚、桑葚父母、面包店老板和花店老大老三兩兄弟、以及酒鬼陶伯爾六個不同家庭所發生的故事做框架,表達出她對世間萬象的細致觀察與深入思考;用對父母上輩的愛情和命運的回憶,表達出海外華人對親人、對故鄉和祖國的眷戀;用面包房老板和其兩個兄弟不同的婚姻故事與他們面對婚姻的心態,表達出西方社會在職場中的人們在面對社會、責任與個人時的自私與糾結,還有員工陶伯爾對自己未婚孩子媽媽吸毒的厭惡與憐憫,來闡釋出男女不可遏制的人性訴求,以及這種訴求與公序良俗的社會共性之間既矛盾對立、又相互制約平衡,還必須客觀共存的復雜關系;用墓地中寄居的眾多靈魂及其有趣行為的設計,來表達出人們內心對親情的渴望和留戀,對人間平等友善正義的期盼與追求,對無拘無束的自由和愉快的向往;用所謂的“時間線”和多維度空間設計,來比喻世間人們不同的思想和人格層次以及不同格局的人可能擁有的不同的前途和結局;又新穎而有趣地在每個章節采用讖語式的人物手記來拓展出又一層令人富于想象的思維空間……

我很驚訝在短短的兩年中,穆紫荊能把這些復雜的表達手法輕松地把握在筆下,并了無痕跡、統合安排地將它們融為一體,構成一個結構復雜卻引人入勝的完整故事,這對一個作家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不僅需要有相對高度的生命格局和把握多重復雜關系的思維能力,還必須有深入實際生活的觀察積累與深入淺出的思考,以及客觀的立場和積極的對生活的認知。

這部《醉太平》再一次向我們證明: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和人物,是寫好小說的關鍵性前提。穆紫荊不像那些內感不足的人,總喜歡靠名人名言等吊書袋的俗氣手法來裝修和擢升自己的作品,她善于運用自己平實的語言和充沛的真情順暢地穿插起多個故事和人物,是對如今在部分海外華文文學作者中流行那種處處都要援引西方名著大師們的洋八股俗套寫作模式的新的突破,也是面向生活環境和社會實際來創作文學作品的又一次成功。

穆紫荊生活在德國社會中長達35年。從大學到商界,從電子產品到奢侈品再到食用品,不同的工作崗位讓她接觸和經歷的人與事物比常人多而廣。就拿《醉太平》里涉及到的德國面包行業,據我知道她就至少工作了六年。因此她才能對一個德國的面包房,以及面包房里的面包產品和員工或顧客的心理如此諳熟于心。當她把這些親身體驗付諸文字的時候,便會隨手拈來,讓讀者既有濃郁的現場體驗感,又有新奇性和知識性。會感覺到作者那特有的敦厚生活底蘊和深厚的處世情感不斷地從字里行間彌漫升騰,撲面而來。比如:

“她一邊拿著一把刷子,將空架子上薄薄的一層灰掃下來,一邊輕描淡寫地說:“這都不是灰,都是面粉而已。是很干凈的高溫烤過后的面包上的面粉?!?/p>

哦!是干凈的面粉。桑葚第一次對“灰”這個東西有了這樣的認識。當然,她也同意這樣的說法,面包店嘛,除了面粉還會有啥?”(第一稿第15章第135頁)

除此之外,通過這部《醉太平》我們還可以欣賞到作者的處世態度和內心追求。這不僅決定了這部作品的選題、寫作時切入的角度和人物類型的塑造。我們還會發現作者似乎刻意避開了那些對所謂高大上的豪華場景、高貴人物以及彰顯洋氣的歌劇、名畫、衣飾和珍肴奇饌的描述。她不需要通過這些來向讀者暗示自己的身份和見識。她選擇的全是每個人都能從自己身邊發現的實際生活中的小人物們的命運,她在刻意通過這些一般人物的不同命運來表達出自己對生命、生活的認識和價值標準的判斷。

我遇到過某些海外華文文學的作家,自己出身且身居社會下層,卻總是刻意并勉強地把自己心和眼睛都放到社會上層,帶著期盼提升自己階層的心思和對心中高貴生活的向往,用自以為高貴、雅致的標準來展開自己的敘述與描寫,把作品寫成一個個乞丐做夢暴富的向上鉆營模式……而穆紫荊出身名門,卻難能可貴地自覺避開“高貴之氣”,躬身面對底層的勞動者們,并從中挖掘和寫出對他們的理解、同情甚至憐憫……相比之下,就顯出了“文如其人”的不同格局。

穆紫荊是個老資格且十分謙虛的基督徒。她對宗教的認識已經擺脫了教條主義。在她的作品中,可以注意到她很少直接地用宗教語錄在故事敘述中“兼行教化”。這恰恰是一般有宗教認識并篤信宗教之人所難以做到的。

很多并不真信宗教的人,常喜歡在自己的文字中不懂裝懂地引述一些宗教經典和宗教性詞語,甚至還不怕引錯地想以此來襯托出自己的思想或人格有宗教式的高貴和純潔,甚至越是那些思想和人格不夠高貴的自私自利之人,越是喜歡這樣來讓自己顯出宗教式的高貴。

穆紫荊盡管對基督教有較深入的了解,卻從不在故事中刻意地炫耀出自己的宗教修養,而只把基督教博愛、寬容和向善的宗教精神化入小說中和人物對世事的理解與處世行為中。

比如在面對矛盾時她能夠不用二元對立的分析方法和斗爭哲學的態度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而總是帶著人人平等的寬容和善意去理解和看待那些在生活中和行為上有缺陷的人。展現出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卻每一個人都有值得被愛的理由這種博大的人生境界。在她的作品中,人物總是會面對現實,理性地去理解和解決問題與沖突,而不是把沖突推向水火不容的極端……當然,這樣做有時也會帶來宗教式對人們命運不公平的無奈……

這部小說最突出的特征應該是多維設計中的父母情感史、墓地中的靈魂和多維時空的交叉安排。在小說的敘述中,作者對桑葚父母的情感史部分的描寫,超過了對桑葚自身情感生活部分的敘述?;蛟S,作者是有意把桑葚生活的部分隱藏在了桑葚父母情感生活的描寫之中。

了解穆紫荊的讀者一眼就能看出,桑葚父母的故事,有點像作者父母情感經歷的寫照。然而,當我問她時,她說從父母的情感上說肯定是真實的,細節和過程上卻全都是虛構的。所謂的情感真實,應該就是作者寫出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以會真實感人。比如:

“那天新剃了頭發,整整齊齊的發茬子頂在頭皮上顯得格外精神的他坐在舞臺一角的樂器班里,負責給劇社排演的京戲敲鑼點?!?/p>

臺上,演蘇三起解的學生演員,正拿捏著身段就著二胡和鑼點唱著:

“想起了當年事好不傷情!每日里在院中纏頭似錦,到如今只落得罪衣罪裙!”

唱腔婉轉,就在那尾音將要落地還未落地時,他突然發現自己身邊不知何時站了個手捧斗篷的女子。忍不住就扭頭朝對方臉上望了一眼?!保ǖ谝桓宓?章第47-48頁)

《醉太平》一書中對靈界的設計是與作者匠心獨運地用現實主義表達手法來與非現實玄幻寫作手法相對應的部分。乍讀時會感到新穎、溫馨和些許恍惚。這些不吃不喝,沒欲望,無形無聲無蹤跡的靈魂,卻是有是非,有溫情的。這種認知和安排顯然透射著作者宗教情節的:天下人都是上帝的兒女,大家平等、友愛、正義地共同生活在天堂大家庭中的宗教理想。然而,了解穆紫荊近些年在哲學修養上有了大幅度進步的人會知道:穆紫荊心里的平等友善正義理念,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基督教的經條,而是擴展到包括世界上四大宗教在內的所有宗教、主義(包括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和人類所有共同綱領……甚至邪教的核心信條——也就是人類天然具備的先天人性訴求!

這種嶄新的,超越歷史縱向時間,和地域、種族橫向時空的人性道德觀,是如今許多文化人,甚至哲學專家所沒有認識到的。于此同時,幽靈們除了平等友善正義的共同價值觀和自由地無間隔地全宇宙游走(的全球化形態)之外,他們之間是沒有私產和剝削關系的。在此基礎上,它們的存在已經完全脫離了個性的基礎,達到完全社會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它們之間信息是透明對稱的,沒有任何隱私……這是對人類未來社會形態的“直覺”嗎?是作者有意安排還是下意識地創作?這恐怕只有她自己才有可能解答。又也許作者本人也沒事先意識到。

對小說做多維時空的設計,在科幻作品中是比較常見的了。但多是憑直覺杜撰的。真正像穆紫荊那樣從量子力學受到啟發,認識到人類至少面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在不同的時空中,同一個事物又會表現出不同特征的事實,并能夠像她這樣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不同時空的文學作品卻不多見。不管作者對不同時空的理解達到什么層次,但就小說中安排了界限模糊的十維時空的思想來說,就已經用辯證邏輯思維的方式,突破了只承認經典力學時空的存在及其規律性——突破了經典力學基礎上只承認實驗科學正確性的固化思維方式。完成了思想方法的躍進。這種不同思維方式相互包容的完整思維方式,是很多文化人尚無概念的,至少是沒有清晰概念的。

“那些時不時地穿越維度去看看自己可能擁有各種命運的幽靈們常常樂此不疲。并且在了解之后,對自己剛剛拋棄的生命也無所謂了。因為在十維空間里,所有的一切都可能也都不可能。曾經的這段自以為是燦爛無比的人生故事在十維里被稀釋成百萬分之一中的一段。實在是顯得微不足道?!保ǖ谝桓?3章第120頁)

我曾經依據我的“信息能量場”理論,夸獎穆紫荊是一個“高能人”。也就是指先天具有超越常人的豐沛精力和體力的人,或者具備某種特別專長的人。如果讀者知道穆紫荊在創作這部近18萬字長篇小說《醉太平》的兩年里,還同時主編了兩期共接近60萬字的《歐洲華文文學》雜志,兩本各超過30萬字的《微言百則》,收集了超過400多頁的《歐洲華文作家名錄》資料,整理出兩本歐洲華文詩歌會合集《微雨春風集》和《有招無招2》之外,自己還出版了一本詩集《恰如對影》、和兩本評論集《香在手》第一第二卷。還操持著一個小出版社的出版業務和兩個很繁忙的詩群以及近十個公眾號的運行,期間還執行了兩屆CCTV全球愛華詩歌春晚與中秋詩會在歐洲會場的線上節目……這樣多的文學性活動都是她利用上班做半工后的剩余時間完成的……這難道不是不可思議的嗎?的確有些不可思議。若不是“高能人”,怎么能在兩年內完成這么多事呢?

當然,《醉太平》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對靈界的描述密度有著很大的差異。在面包店老二Lukas盧卡斯與俄羅斯美女尤尤以及花店老大Laurence勞倫斯跑到馬來西亞后的篇幅里,幾乎看不見靈魂們的參與,也許靈界的交集并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花店老三Leo雷歐的溫室大棚“完全被燒毀……”這一點也讓我懷疑,雖然穆紫荊說這是件真事,還就發生在幾年前她所住的小村。一個大花棚在一夜之間被燒得精光是因為大棚的全自動化結構,通夜都開著一排排的大燈泡照明,花床上鋪的都是塑料墊子。包括所有的天窗也都是由自動開關的電線控制。但在我讀的時候因為她沒有寫到這些而覺得有點不合邏輯:溫室通常是鋼鐵支架上敷玻璃的結構,它怎么會被大火吞噬了呢?再有,就是并不算是問題的性描寫了。在成人的生活故事中寫性總是很難的。因著各人尺度標準的不同和承受力的不同對文學中性描寫的評價也就會不同。比如我知道就曾有人針對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活在納粹之后》(又名《戰后》)問她說為什么在戰爭題材里要寫到性?她當時的回答是:“性是上帝賦予人類的最美好的,也是生活中人必有的事之一,為什么要回避?”在這部《醉太平》小說中,作者部分對性的描寫也許同樣會讓有些人覺得“微辣”,但就筆者看來,基本上該是在雅潔范疇之內,比如在描寫Leo雷歐和俄國女人尤尤初次上床時是這樣的:

“他開始像那要搶在大雨來臨之前收割完麥地的農人,駕馭著手里的拖拉機轟隆隆轟隆隆地只管一路向田野深處開去。

尤尤則像一匹陽光下熱血沸騰的小馬,在田野的盡頭嘶鳴跳躍,并最終駝著他的拖拉機沖過崇山峻嶺,抵達云中霧間的巔峰?!保ǖ谝桓宓?5章第306頁)

寫出了人性的需要,讀懂了就知道為什么兩性之間會同時發生相愛和離棄,人又是如何在責任和自由之間尋求平衡與和解的。借用小說中牧師Beno班諾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上帝允許這一切發生,那么我又為什么要干預呢?”

最后值得令人稱贊的是《醉太平》這部小說用了一個非常富有詩意的結尾:

“回望之時,只覺漫天飛霞,映照蒹葭蒼蒼,太平歲月,宛在水中央?!保ǖ谝桓宓?6章第378頁)

彼時,小說中的六個家庭四個已經消亡,很有點“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寥落與無奈。只有面包房老板Lukas盧卡斯一家在終成善果之后有了新生的趨勢,一直隱藏在故事深處的桑葚一家應該是繼續平穩地與一切現象共存……給世間留下一隙光亮。而花店老三Leo雷歐一家以及老貓斯密特的結局成了留白,繼續吊著讀者的胃口。讓人意猶未竟。

想來這也是穆紫荊長篇小說的一個顯著特色。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出版后就曾收到讀者和學者的反饋建議她再繼續寫一個下卷。因為他們很想知道書里面男主人公大衛到美國后的事情。也是一種意猶未竟的感覺。覺得怎么就結束了?還想再繼續讀下去。我想這也算是標志著穆紫荊寫作成功的一和特點吧。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無論如何,在放下書本時,能讓人生出不舍和回味之情,是穆紫荊在寫作手法上的高明之處。

在此祝賀穆紫荊并向這本《醉太平》表示贊賞。感謝她又給歐洲的海外華文文學提供了一本令人難忘的好書。

老木

2021年10月23日

于布拉格醫院

版權方授權華語文學發布,侵權必究
(快捷鍵←)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
神马老子伦理_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_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_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
齐齐哈尔市| 文水县| 高安市| 文成县| 阿坝县| 拜泉县| 运城市| 望江县| 星子县| 布尔津县| 张家界市| 延津县| 盱眙县| 固原市| 陇西县| 民和| 句容市| 两当县| 丰镇市| 乌拉特前旗| 远安县| 湖南省| 南皮县| 马边| 镇远县| 隆安县| 沁阳市| 密云县| 东兴市| 明溪县| 财经| 武威市| 穆棱市| 晋宁县| 营山县| 布拖县| 永宁县| 读书| 顺平县| 新安县| 潮安县|